手机APP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赣ICP备1100371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联系人:游有
联系电话:0791-87110444  0791-87110459

 

联系我们

传真:0791-87110500
邮箱:
henghu@jxhenghu.cn

 

恒湖记忆
重返恒湖

我在北山尾的两年  

【摘要】: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刻骨铭心的故事。我们会在不经意间想起经历过的人和事,恒湖北山尾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已塑成难忘的记忆。一九七零年一月十八日我随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六九届毕业生一行二百多人来到恒湖,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团,分配到北山尾的农机连翻砂排木模班学徒,开始了我兵团战士的生活。

 一、炙热的北山尾

      北山尾是恒湖西北面不到五分之一平方公里的唯一高地。几里之外长长坚实的围堤护着它,大堤外是鄱阳湖,冬天的湖水清澈平静,荡着细细的涟漪。北山尾地势比围堤还要高出许多,就像一座岛。我站在高高的岛上,俯瞰鄱湖,环视北山尾,满怀凌云壮志的激情,我真想放声高呼:北山尾,我来了!就这样,我投身于北山尾炙热的工作与生活中。北山尾驻着农机连和二十四连,农机连由于一时进人太多,那条楼道就成了我们男生的简易宿舍。北高高的宽大的厂房是机修车间、煅工车间、金工车间,这里日夜不停地响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高音的说话声。最北面是翻砂车间,这里隔三差五的晚上是整个北山尾最热闹最繁忙的地方,因为开炉啦!农机连除了机修之外,当时主要的生产任务就是制造缸套,它是给发动机气缸配套的重要配件,精度要求很高。主要工艺是翻砂和加工,翻砂主要有配料,熔化,成型。成型检验合格后送金工车间加工。走进翻砂车间,西头是造型班,造型班的李伯堂师傅正在指挥大家搬动造型好了的砂模,准备烘烤干后接受浇注。李班长个头不高却很结实,工作认真,耐心细致,操着一口湖南话。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木模埋在型砂(一种特殊的造型专用砂)里,然后脱模,再合上,在型砂里面就有一个空间,把熔化好了的铁水浇注入空间就会造出一个和木模一样的零件出来,这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非常需要耐心的活,因为砂型脱模后可能有缺损或坍塌,需要耐心地修复,特别是浇注细小的零件。另一边袁师傅,苏师傅正带着他们的徒弟们蹲在地上修饰着砂型模子,一蹲就是一二个钟头。只见他们满脸乌黑,全被微细的型砂污染着,就只看到发亮的眼睛在不停地转动。翻砂车间东头是一个熔化钢铁的冲天炉,炉外面是用钢板包裹着的,里面用耐火砖砌成的炉膛,下面留有一个小小的出铁水的口,平时是用耐火泥封着的。冲天炉上面有可以开启的投料口,最上面由铁管做成的烟囱高高地伸出屋顶,开炉之前要将焦炭和按比例配好的钢铁材料投入炉膛,然后点火开炉,大大的鼓风机向炉膛内鼓风,直把钢铁熔化成铁水。因为供电的原因,只能选择晚上开炉,这里有炉前班、配料班、离心机班的工人(战士)们,吃过晚饭都早早地来到车间,大家在甘显诚排长的指挥下,各就各位准备战斗,熊熊的炉火窜上来了,铁水炼成了,大家有条不紊地抬着钢包,对着炉口准备接装铁水,穿着防护工作服戴着防护镜的炉前班的师傅们手持钢钎对准炉口,凿开出口的耐火泥,一片通红,火花四溅。铁水流进了钢包,大家一起抬着装满火球的钢包走向离心机,车间里靠南面整齐地排着的十多台离心机在十多位姑娘们的熟练地操控下飞快地转动着,钢包一个一个地给离心机浇注铁水后,一个一个火红的缸套就成型了......有时我也会到这里来加班抬铁水,因为很少上晚班熬夜,瞌睡来了最难过,实在熬不住就会偷偷地躲在旁边眯一下子。这里的工作是危险而繁忙的,个个都在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对待这项工作任务,一直要忙到第二天清晨。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完成任务,连首长也要临阵督战,我们的李成海指导员是位现役军人(当时恒湖是军事建制,连以上的主官都是现役军人),四十多岁,参加过解放战争。李海鸣连长是位省里下来的领导干部,还有邓功泉副连长,他们会轮流来到开炉的车间和大家一起劳动。

 二、繁重的木工活

      我的木工师傅是甘显诚和张宏俊,他们都是老党员,木工活做得非常精致,甘师傅是翻砂排的排长,木模班的工作就由班长张宏俊负责,张师傅是江苏人,三十多岁,为人热情豪爽,对人总是笑嘻嘻的,手艺精湛,几十年过去了,我依旧记得师傅手把手教我们技术的场景,那是我宝贵的兵之初回忆。他和我们这帮徒弟非常融洽。他的家就在二十四连的平房里,张师母是那个连的,星期天张师傅常会叫上我们到他家去吃饭开荤。在他耐心细致的帮带和严格要求下,我们迅速掌握木工操作的基技能。木工是个体力活,特别是“梭锯”,就是将一块木头沿着它上下的方向锯成两半。人要站立用右脚踩着木头,双手握着锯柄,眼睛盯着弹在木头上的墨线,上下拉动锯子,全身心地把木头梭开后,就是大汗一身了。还有就是推刨子,也是人站立在工作台的左边,双手握紧刨子,沿着木头用力推动刨子,使刨刀削去木头上高的部分,使它平直,尤其是刨一块平板,刨完以后那就是大汗淋漓了。这么高强度的劳作下班以后人是非常疲惫的,饭量也很大,那时粮食是定量的,四十五斤米对于我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显然是不够的,好在能有饭量小的女同胞支援我的饭票,否则就要饿肚子。那时二毛五一份的红烧肉我一餐吃两份,我们农机连的副食品供应还是能有保障的,好在我作为中专生每月二十九块五的工资吃饭还是足够的。有一位支援我饭票的个子中等身材苗条的女孩子,瓜子脸上镶嵌着两颗大眼睛,乌黑的头发扎着两条齐肩的辫子。她叫涂桂香,是南昌十一中的学生。开始分配在第七连,当年七月调来农机连在翻砂排配料班工作,她们开炉后白天就休息,经常来我们这里玩。一九七三年初她去了抚州师范学校读书成为了小学教师,后来成了我的终生伴侣。我们的木模车间就在煅工车间的东面,地势要低一些,是东西向的,北面隔壁的隔壁是医务室。南面不远是食堂。它的旁边有一块篮球场,在晚饭后的工余时间,有好多战友到这里打球。我也一样,虽然球技不行,但也会经常在球场上跑来跑去。每到周末,连里就会举行球赛,每个排拉上一支球队参赛。指导员组织啦啦队,连长当裁判,邓副连长亲自上阵打前锋,他那投球的技术那是一投一个准。在北山尾这就是是一场高规格的比赛。第二年兵团改制成农建师,农机连也升格为江西农建师第十团第五营(工业营),下辖三十一(机修)连,三十二(缸套)连,三十三(轴承)连,三十四(砖瓦)连。我们属于三十二连翻砂排木模班。由于工业营的发展,陆续从农业连队调来了很多知青,有南昌十一中的,二十一中的,洪都中学的,恒湖中学的,还有上海来的。人多了就要有住房,营部决定在我们车间的东面稻田里盖建宿舍,这十多栋宿舍的门窗和屋面任务全由我们承担。我们师兄弟在班长张师傅的带领下日夜赶工,紧急备料,划线,打眼,拼装,一个个门框,窗框都赶在泥工砌墙之前完成了,因为墙一砌起来就要装上门框窗框,并用砖压紧才结实。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盖屋面,砖墙砌好后就要用一根一根的木头做成桁条架成屋面,加工桁条是个技术活,还很累,木头是圆的,它要用斧头削出一个平面来。我们双手紧握斧头柄挥动着斧头,一斧头一斧头的沿着墨线削过去,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地搞定一根桁条。然后把桁条的平面朝上铺在山墙上,钉上屋面板,铺上油毛毡,再钉上瓦条,盖上瓦,安上门窗,宿舍就盖成了。看着十多栋宿舍房子在我们手上亲自盖好了,那成就感甭提有多么高兴啦!

三、精细的木模工

 我的工作是学徒做木模,它的基础工艺就是木工活,也就是手艺活,第一要掌握木工的斧头,凿子,锯子,刨子等使用的技巧,第二要看懂工业图纸,按照图纸要求用木头做出零件的模型,而且要便于造型师傅开模造出砂型来。我们木模班开始只有三个人,我和张师傅,还有一个师兄李德申,他是萍乡人,矮矮个子,微瘦,显得很结实很机灵,他是从农业连调来跟张师傅学艺的,比我早半年。他很仔细,慢工出细活,做的木模很精致,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先后来了黄园发,甘贵仁,欧阳贵,刘毛毛,马德平等。我们师兄弟在张师傅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刚来到木模班时张师傅先教我的就是“梭锯”,一块一米五的料上弹了一条墨线,张师傅讲了要领,做了示范,然后交给我来按照墨线把它梭成两块,我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怎么弄锯齿也对不上那条墨线,师傅说我人没有站直,胸没有挺起,手没有放松。真的,放手一看,手心都出汗了,太紧张了。果然,纠正以后锯齿就对准了墨线,我用力上下拉动着锯子,锯齿就慢慢地吃进木头了,不过,墨线是直的我的锯线却是扭的,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师傅说我手还是握得太紧,向上拉锯要放松,向下推锯要用力。如果师傅来锯这块料大概半小时能完成,我足足用了三个半钟头到下班时才勉强完成,而且累得满头大汗,搞得精疲力尽。接下来就学习使用斧头和凿子一起打眼,木头上的眼和榫头结合是木结构的重要部分。师傅告诉我,人要靠左边坐在木料上,挺胸,左手握着凿子柄,凿子尖放在墨线上摆动直到对准位置。右手紧握斧头柄,用斧头的平头稳准狠地撞击凿子柄,拔起凿子,用凿子口移开一分再来一下,同样再来第三下,然后就用凿子撬。前两下凿子千万不能撬,否则眼就会打坏......经过张师傅这样手把手耐心细致地教,我刻苦认真地学,不到半年我就掌握了木工的基本技能。学习做木模需要有耐心,在学好木工基本技能之后,首先要看懂图纸,由于文化水平的因素,以前师傅要做复杂一点的木模,总要去钳工班找技术员请教才能弄清图纸的原理,现在我们要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是知青,有一点文化,通过学习一定能行。我找了一些有关制图的书籍自学,其实它就是几何视图的原理。不懂的地方就向钳工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很快我就掌握了识图的技能,拿来复杂的图纸我们也能做出木模来。做木模时用得最多的是扁平的凿子,特别是做小零件,用左手拿着放在工作台上的木模件,用右手紧握凿子中间,右肩顶着凿子柄,用凿子口一下一下地铲削工件,成型后再用锉刀锉,最后还要用砂纸打磨才行。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凿子口对着我左手的中指切下去,顿时鲜血直流,我立即用右手捏住血口,直奔医务室,王淑芝医生立即麻利地给我止血,消毒,缝针,包扎。到现在我的中指上都隐约可见当年的疤痕,这次血的教训让我终生难忘,做事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再小心。要做出精致的木模必须要有精细的心,张师傅告诉我,要做好木模就要大胆心细,大胆就是敢做,拿来图纸就要看准尺寸大胆下料,切割成型。然后就要仔细雕琢,慢慢修饰才能做出好的木模来。这才是一个精细的木模工。

四、设备的小革新

      我们车间的机械工具只有一台老旧的大电锯,它是用来将一根大圆木头锯成大方料、大板材的,需要小型材料就得采用“梭锯”办法解决。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我向张师傅建议搞一个小型电锯,仿照大电锯的原理,申请购置了小型园锯片和小型电动机,再请车工师傅加工了几个小配件。其他的架子平台全选结实的木料由我们自己做成。我们自己设计制造了小型电锯以后,“梭锯”那样的重体力劳动就可以替代了,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我又寻思着做一台小型木工车床,用来切削加工圆形的木模件。它的原理是用一个电动机利用皮带的长短设定一个转速来带动木头旋转,这样的简易木工车床不用金工车床那么复杂,不需要变速箱,然后用手握着凿子放在固定的架子上面代替刀具切削木的头表面,改变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切削成型很多不同的圆形器件,能够替代很多高强度的木工劳动,而且精度很高,尺寸更加标准。当我画好草图给车工和钳工去加工配件时,人家说看不懂我的图纸,这说明我看图纸可以,画图纸还是不行,只好去找技术人员帮忙解决,人家技术员是经过专门学历教育的,要要拜他们做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我们终于成功地做出了小型木工车床,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领导的表扬。我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完美的,但我努力向前奔跑着,即使当时的我还只是自己的小英雄,也会因为一点点的小进步而满心鼓舞。一九七二年二月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恒湖,在两年紧张有序的连队生活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踏实。在北山尾这个熔炉里,我与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战友相处,收获了战友情谊,木工技能,也丰富了我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入伍兵团,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北山尾,留下了我成长的印记。